西安行

本文总阅读量

暑假快结束的时候去了一趟西安,第一次去,拍了一些照片,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这里也见到了很久未见的老朋友,记录一下旅途。

到达

经过一天的路程,最终到了西安,奈何运气不好,西安今日下雨(或者说是准备不充分没有提取看天气预报)。不过还是与一位许久未见的朋友见面了,此人在陕西考古研究院实习,据说领导挺不错。


入住酒店后,与朋友聊了许多,多半是讲述最近大家的近况,不禁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有人在考公务员,有人在实习,有人已经凭借一己之力买下了一台二手车,貌似只有我还在浑浑噩噩地读书,心里暗自决心这一年一定要更加努力。

午饭吃了一碗驴蹄子面,味道还不错(刚开始找不到卫生间,跑了好远,但后来发现隔壁商城二楼就有。),感觉与敦煌的面差别不是很大,在四川很少能吃到地道的手工面,学校食堂的刀削面是一家天水人开的,但感觉还是加入了不少四川风味。


饭后逛了逛就回酒店与朋友一起打游戏,不得不说,一个人时一个月都不打开一次的游戏,跟朋友一起玩多了太多快乐。

雪花啤酒公园

由于下午我睡过头了。去兵马俑的计划只能放到第二天。

晚饭在雪花啤酒公园吃烧烤喝啤酒,由于酒店在经济开发区,位置比较偏所以只能就近解决,没想到酒店旁边的啤酒公园看上去像是啤酒专场,实则内里有乾坤,烧烤和炒菜都不错。

借着啤酒的劲也与朋友聊了很多,继续感叹时光飞逝,感觉前不久还在敦煌一起吹牛皮,现在就已经天各一方,啤酒好似也不禁喝,很快就没有了。

下过雨的西安很清爽,当然,也与现在是秋季有关。宜宾的天气实在恼火,每年八月底返校时,仍然高温,去校门口拿个外卖回来衣服后背就已经被汗浸湿了。


这个时候正是敦煌葡萄成熟的时候,昼夜温差大,葡萄能够积累更多糖类,白天强烈的紫外线使葡萄的表面覆盖上一层薄膜,让葡萄看起来黄灿灿的,使人胃口大增。再过不久就要收获了,这个时候农民最怕的就是雨天,一旦下雨就会有很多葡萄坏掉,通常不是全部坏,而是一两颗果粒坏了,如果不即时清理,其他的也会逐渐坏掉,但有的时候那几粒坏掉的葡萄在内部,这样的葡萄只能整串剪下来扔掉,如果去剪那些坏掉的,其他的多多少少会沾上一点汁水,导致其他的也就坏掉了,唉,农民靠天吃饭,老天爷不给力谁也没法。据说前几天下过雨后有些果农看到大量坏掉的葡萄,只能坐在地上痛哭。..

秦岭野生动物园

今天睡得比较晚,一位朋友被辅导员叫去上课了😂只能我们剩下两个人一起玩。兵马俑没有票了,就改变计划去动物园。


秦岭野生动物园其他都挺好,就是路实在远(半小时地铁+一个半小时公交),从城北跑到城南了,差点没赶上。匆匆忙忙逛了一下,这个动物园也并不是很大,差不多两个小时就看的差不多了。


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到过的动物,对于一些丹顶鹤、天鹅、猴子、小熊猫、大熊猫、鹦鹉、羊驼、梅花鹿之类的看过之后其实并无太大的感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些两栖类动物。..

我平生最怕这种蜥蜴、蛇之类的,看着就膈应人😂

缅甸蛇,原来不仅缅北恐怖,缅甸蛇也让人害怕。..


记得小时候看过书上和电视上说犀牛很稀有,很灭绝的差不多了,但看到地图上说这里居然有犀牛,跑去结果没出来,不知道是休假了还是咋地了。


黑豹感觉挺帅,只是。.. 原本我以为黑豹是纯黑,结果是毛发黑色,还有一些更黑的斑点。


不知道是哪个游客没有公德心,丢进去个瓶子让堂堂美洲狮啃着玩,也不怕它一口吞下去消化不了🤔


小狐狸还是蛮可爱的,难怪有狐狸精这个词。..

钟楼

回去的路上,地铁正好经过钟楼,就下去看了看,奈何实在走不动了,就没逛多久。

关于钟楼,有一段小故事,我直接引用查到的文章上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西安城不再是帝都的所在地,更多的是作为军事藩镇起着防御作用。当时朝中有大臣认为西安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就上奏皇帝建议迁都。

其实,明太祖早有迁都关中的打算。早在 1370 年,监察御史胡子祺已有陈奏,告诉朱元璋西安与洛阳相比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更佳。这一建议当时就得到明太祖的赞许。虽然后因时事多艰,这一建议被搁置起来,但这事却一直萦绕于太祖心怀。没过多久,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关中”,并告诉他,“天下山川,惟秦中号为险固,向命汝弟(太子二弟、朱元璋第二子秦王朱樉)分封其地,已十余年,汝可一游,以省观风俗,慰劳秦民。”于是,太子朱标就奉旨来西安实地考察。西安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貌深深地吸引了朱标。同年十月,朱标返回南京向太祖复命,进献了自己带人绘制的《陕西地图》,还详细介绍了西安各方面的优势,大力推荐迁都西安。迁都的事情得到朱元璋的肯定,朝廷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张罗迁都的事,西安钟鼓楼也进入了设计施工阶段。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没过多久太子就一病不起,第二年春天就病逝了。作为一位遭受晚年丧子之痛的父亲,太祖皇帝悲痛不已,为之罢朝。更令人痛心的是,太子朱标在弥留之际还向朱元璋上书建言“筹划建都西安的事情”。然而西安却成为太祖皇帝的伤心地,建都西安这一原本可行的方案就此被永远束之高阁,搁置到尘封的史册之中了。而按照皇家建筑标准修建的西安钟鼓楼已经落成了。

我特别喜欢这种历史建筑,想起看过的史书上的一些场景描述,就不由自主地将一些人物放进这些建筑。我好像看到了朱元璋在那栋高楼上宣布大明帝国的建立,楼下是那些名臣名将,李善长、刘基、汤和、蓝玉。..(记得没错的话,徐达和常遇春外出打仗去了)他们誓要忠于朱元璋,忠于明帝国;又好像看到了于谦走出了那扇门,背负起保卫北京的使命;还看到崇祯看着眼前的锦绣江山,不甘地自尽。..

人生一世,哪怕再光辉的过去、再伟大的人、再庞大的帝国终究只是历史上的一段文字、一个篇章,我们短短看过的一本书,便是一个王朝的建立、衰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被人们永远记住的,才是不朽英魂。..


除了西安市中心的那个地标性的钟楼外,旁边还有一个

楼上的牌匾有四个大字“声闻于外”,关于这四个字,还有一个故事。

传说女皇武则天亲自题写了这四个字。这四个字取自《诗经》中的名句“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当时,狄仁杰在武则天赐酒后想出了这个主意,于是大臣们请求武则天亲自写下“声闻於天”四个字。当时有些微醺的武则天在“於”字上少写了一点,但没有人注意到。这块匾额随后便被挂了起来。一天,女皇路过宫门附近的鼓楼,抬头看见匾额上的“於”字上少了一点,便询问身边的大臣原因。身边的大臣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开口。武则天于是命人取来笔墨,蘸上墨,用一支箭射到匾额上,恰好射中了原来少的那一点,补全了“於”字,众臣欢呼雀跃。

但现在挂于鼓楼北面的匾额为“声闻于天”,而非“声闻於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解放前有一个传闻:“武则天是女性,女性怎么能够执政呢?‘声闻於天’是武则天写的,这听起来不太好,于是在清朝重修鼓楼时,将其改为‘声闻于天’,不再使用原匾额中的‘於’字。”另外有人说,这块匾额是乾隆皇帝所书,而更多的说法是清代陕西巡抚张楷模仿乾隆的书法所刻。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故事,可以听听就好。这块匾额后来历经明、清、民国时期,一直完好无损,直到抗战时期。遗憾的是,在“文革”时期,疯狂的红卫兵将其砸坏并焚烧了。2005 年,西安钟鼓楼保管所对鼓楼上的巨型匾额进行了仿制复原,才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它们过去的辉煌。


旁边的回民街也是人潮拥挤

感受

去过几个大城市,我感觉实际上这些城市看上去差别已经不怎么大了,仅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如景点)有差别,成都主要是自然风光好、娱乐活动多;西安历史遗迹众多;兰州少数民族特色美食多,等等。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就是在老城区上,成都、宜宾这些城市潮湿雨多,比较久的房子上会有霉斑,而敦煌、嘉峪关这些西北城市比较干旱,多戈壁滩和沙漠,刮风的时候老是会有很多扬沙,房屋上的尘土比较多。而城市里的美食。.. 实话说到处可见兰州拉面、成都火锅、西安肉夹馍、湖南湘菜。..

希望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的特色不要被抹杀。

离开

明天就要去成都了,简单来说此次西安行还不错,不过旅游是真的累🤣,才去了没几个地方就累了。明天下午约了黄老师吃饭,所以就先去成都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