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大学?

本文总阅读量

蔡元培说过:“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那究竟什么是大学?

儒家散文《大学》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而今日之大学或许早已不是如此。

据我的经验来看,大学里目前可大致分为四类:

  • 激进派:即所谓“卷王”,不仅追求学习成绩高,课余也会参加各种比赛来丰富阅历。
  • 佛系派:即按时去上课、写作业,但课余摆烂,不追求多高成绩,但追求不挂科、不给自己找事情。
  • 发展派:即不好好上课,时间均花在参加比赛、参加社团活动等事务,力求全面发展自身能力(成绩次要)。
  • 摆烂派:即不认真上课、完成作业,课余时间皆在进行打游戏等娱乐活动,考试凭运气、同学和老师的“水分”。

而以上四派的比例均会因学校的水平高低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学校越好,激进派越多;学校越差,摆烂派越多。

那为何造成这种情况?

因为身边常常有人说:

  • 等你上大学了就轻松了
  • 没有逃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 没有挂过科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因为有很多 B 方案:

  • 考试可以靠期末突击
  • 挂科了还可以补考
  • 毕不了业还有换证考试

因为学习途径多样化:

  • 老师讲过的内容网上有
  • 老师没有讲过的内容网上也有

因为有自己的判断法则:

  • 对于学习有预定期望
  • 对于老师有学术期待
  • 对于未来有一定畅想

因为缺乏自控力、因为沉不下心学习、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其他事情要做。…..

今天的大学已经不像《觉醒年代》中那样百家争鸣、尊师重道,因为时代的多样性造成了学生更乐于追求自己所崇尚的那种“道”,而今社会也似乎对学生的要求更多,纸上得来终觉浅,只会学习似乎是行不通的,而所谓的“旁门左道”似乎也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如今大学的环境似乎也不是很理想,我们要忙于开各种会、打各种卡、上各种所谓素养课程,就因为社会要求我们要“全面发展”,马克思终其一生研究出的真理我们要在几节课内就掌握;少看一眼 QQ 群就能错过交作业;英语不及格我就不能毕业,哪怕我不考研、考公;我本专业成绩好才能转专业;戏剧鉴赏、影视鉴赏等这些课程我也必须去上 …

大学应该是一个升华的殿堂,里面装着无尽的知识,我们享受着迄今为止所有教育经历里配套最全、专业门类最全、教育资源最好的待遇,但我们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学习上,总有事情会打扰我们,我们总在“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