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 V2 上看到 Randy 的 帖子,好奇之余,去看了下这位大佬的 GitHub,突然发现了之前使用过的一个评论系统 cusdis,这才突然反应过来,这个博客已经是一年多了,没想到时间过的这么快,近期忙于课程与复习,都忘了这一茬了。
刚开始折腾博客依旧是大一的事情,那会一直折腾各种操作系统和博客框架,但基本都是弄着玩,从博客园到华为开发者社区,再到 Jekyll 和 Hexo 框架,最后是现在的 hugo 框架,也是折腾了挺久的。Jekyll 一直是过客,毕竟这玩意实在难用,问题还是蛮多的,也不如 hugo 和 hexo 方便(个人感觉)。
比较正式的开始写博客还是大二下学期,黄老师要我把做生信分析的步骤记录下来,以便给其他人参考学习,于是我就又翻出了 Hexo,折腾过很多的主题,但是大部分时间都不长,比如 stellar,Hexo 里用的最久的还是 Butterfly,当时折腾了很多,主要是一些魔改什么的,因为 Butterfly 他功能很多,而且有很多开发者基于他搞了一系列的魔改,当时我也是魔怔了😂,成天想着如何改的更好看,参照大佬们的教程各种魔改,当时主要参考的是 唐志远、安知鱼 等,最先是整自带的各种功能,再搞魔改 css、字体啥的,花了很多时间,后面因为魔改太多,加载速度很慢,又折腾 cdn 什么的,折腾完之后就在群里和大佬博客的下面 dd 友链🤣现在想想,当时还是很有折腾劲的,只是 … 文章没写多少。
当时用的最久的 Hexo 主题就是根据 Butterfly 魔改的这个极简风格的(似乎我一直比较喜欢极简风)。
部署方式上面从最开始的码云到 GitHub,再到部署平台 Vercel、Netlify 什么的,记得有一段时间还一直在折腾 Gitlab CI/CD 自动部署到 Vercel 这些平台。再就是评论系统也各种折腾,什么 Valine、Waline、Twikoo 等等,现在想想,不禁感叹,当时是真有精力啊🤣
再到后来,就觉得 Hexo 不好用了,因为个人觉得 npm 这玩意安装插件和包的时候似乎容易出错(或许是我技术不行),而且有的时候需要版本更新的话,就更不好弄了,Hexo 很多的插件也动不动就停更了,所以就换到 hugo 了,当时也折腾过几个主题,比如 Loveit,但是我发现,这玩意自带的东西好像有点多?那些东西我又用不上,所以就开始继续魔改 … 主要是删掉不用的插件和功能,后面越改越感觉抽象 … 索性换主题了,用过 Coder、cocoa 和 devise(这个挺小巧精致),但是多多少少都有点不太满意,最后使用 Mainroad,然后参照云风 blog 进行了一番魔改,最后的效果似乎还不错,后面发到 v2ex 上,吸收了一些建议,又改了一些,现在感觉还算良好,主要是精简、快(毕竟 css 很少)。
至于部署和评论,一律懒得折腾,push 到 GitHub 套上 Vercel,加上 giscus 就行了,如果你访问不了 or 没法评论?那可就不是我的问题了。
之前用的域名是 hieroglyphs.top,后来觉得,这玩意实在长🤣自己手打麻烦,别人看着也不舒服,于是就趁着阿里云活动,买下了 yuanj.top,打算一直用下去了。
友链页之前有几个朋友留地址要加友链,点进博客翻翻看,文章寥寥无几,甚至还有的又 Hello world … 没有文章的话,博客又有何用?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了。
最开始博客的名字和公众号的一样,叫猫四叔,那里的朋友叫我猫叔,感觉还不错咧😁只是换域名之后,“猫四叔”这名字感觉和 yuanj.top 这个域名不太符合,就直接改成“yuanj’s blog”了,也没啥特殊含义,有个名字就行。
之前写过一篇 关于博客的帖子,但是不算全面吧,主要是框架上的事。现在已经懒得去折腾主题什么的了,现在这个“复古风”就凑活着用吧🤣自从使用 hugo 开始,我的想法也开始转变,开始觉得,博客重在内容,风格实在是次要的,所以后来我一直专注于写好的文章,提升自己,而后来开始学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也搞一些论文复现和阅读,所以写了不少帖子,访客也多了不少,现在看看,这应该才是正确的道路吧?
这里我写的东西实际上并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记录什么的,我也欢迎五湖四海的网友来一起交流一些思考或者技术相关的东西。我也希望这里写下的这些东西能够为后来的朋友提供一些思路与想法,尽量少走弯路,当然,这里的东西大多都是我自己的看法罢了。
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博客,大部分都是写了没多久就不再更了,只留下一些以前的东西飘荡在互联网上,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吧,我比较喜欢文字的东西,而博客正好可以让我施展一番。期待多年以后的自己还在这个站点发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