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 营养物质
- 必需元素:大量元素 (C、H、O、N、P、S、K、Ca、Mg)+微量元素,植物 17 种,人类 25 种
- 水
- 极性分子、水分子之间形成氢键、水分子具有内聚力、氢键缓和温度变化、良好的溶剂、可以电离、冰比水轻
- 糖类
- 单糖:葡萄糖、果糖
- 双糖:麦芽糖 (2 葡)、乳糖(葡+乳)、蔗糖(葡+果)
- 多糖:多个单糖脱水缩合而成
- 脂质
- 蛋白质
- 核酸
- 细胞
- 细胞学说
- 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物质交换的场所
-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 细胞结构
- 细胞器
- 细胞核(核被膜、染色质、核纤层、核仁)、内质网(光面内质网、糙面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
溶酶体、液泡、线粒体、质体(有色体:叶绿体、白色体)、微体(单层膜,有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 内膜系统
- 细胞骨架
- 微管(鞭毛、纤毛,中心粒(埋在中心体/维管组织中心中)、微丝、中间丝
- 细胞溶胶
- 细胞壁
- 细胞连接
- 生物膜
- 物质跨膜运输
- 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协同转运、胞吞(吞噬、胞饮和受体介导的胞吞)胞吐
- 细胞通讯:信号接受、信号转导、细胞对信号的响应
- 细胞代谢
- 细胞呼吸
- 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
- 化学渗透假说、质子动力势、呼吸熵、解偶联剂、发酵(乙醇发酵、乳酸发酵)
- 光合作用
- 光反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产生氧气)+碳反应(卡尔文循环)
- 叶绿素、光系统、光合电子传递链、光合磷酸化、卡尔文循环
- C3 植物、C4 植物、CAM 植物、光呼吸
-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
- 细胞分裂
- 原核细胞二分分裂:拟核先一分为二,DNA 开始复制则复制起点马上分开,细胞在 DNA 复制时长大
复制完成细胞长大一倍,质膜向内凹陷将细胞一分为二
- 细胞周期
- 有丝分裂
- 间期
- G1 期:转录 RNA,合成蛋白质,合成解旋酶,决定细胞周期长短
- S 期:DNA 复制
- G2 期:合成分裂所需酶与纺锤丝蛋白质
- 分裂期
- 前期:形成染色体和纺锤体,核仁消失,染色体上有着丝粒
- 前中期:核膜破裂,纺锤体最终形成,染色体向赤道板移动
- 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染色体数目最清晰,形态最固定
- 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并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向两极
- 末期:动粒微管消失,染色体变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现,纺锤丝解体
- 胞质分裂
- 动物:微丝环带(肌动蛋白微丝+肌球蛋白)->环沟
- 植物:膜体(中间微管)->早期细胞板->延长与细胞外周相连
- 减数分裂
- 间期
- 分裂期Ⅰ
- 前期Ⅰ
- 细线期:染色质凝缩,染色单体呈细长的线状
-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联会复合体出现
- 粗线期: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毕,非同源染色体交换发生重组
- 双线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姐妹染色单体出现交叉
联会复合体消失,交叉在染色体分离时消失
- 浓缩期:终变期,核膜核仁消失,中心粒完成复制
中心体移向两极,纺锤体形成
- 中期Ⅰ:核膜破裂,二价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纺锤体将染色体拉向两极
- 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着丝粒不分开(与有丝的本质区别)
- 末期Ⅰ:进入子细胞的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体解旋,核膜核仁重现
- 间期Ⅰ:时间极短,无 DNA 合成,无染色体复制
- 分裂期Ⅱ
- 前期Ⅱ:中心体向两极移动,染色体上有着丝粒,核膜消失
- 中期Ⅱ: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染色体数目清晰形态固定,二分体通过着丝粒与纺锤丝相连
- 后期Ⅱ: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单体随机移向两极
- 末期Ⅱ:核膜核仁重现,纺锤体消失,细胞质分裂,4 个子细胞形成
- 抑制剂
- 秋水仙素:破坏维管组装,长春藤碱:抑制微管聚合,紫杉醇:促进微管装配
- 细胞松弛素:使肌动蛋白丝解聚,鬼笔环肽:防止肌动蛋白丝解聚
- 检控点
- G1 期限制点为 R 点,可启动 DNA 合成
- cdk 与周期蛋白组成 MPF 复合物使细胞通过 G2 检控点进入 M 期
- G0 期细胞为离开细胞周期不再分裂的细胞
- 有丝晚期 MPF 分解,周期蛋白被破坏,cdk 以失活状态存在,直到与新的周期蛋白结合开始新一轮
- 细胞发育
- 细胞分化:基因选择性表达
- 细胞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主动,无炎症反应
- 凋亡小体: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质,含 DNA 及细胞器
- 细胞坏死:受到伤害,膜系统和 DNA 降解,细胞死亡,被动,引发炎症反应
- 细胞自噬:溶酶体机制
- 细胞衰老:增殖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衰退
- 细胞全能性
- 受精卵
- 干细胞
- 发育阶段
- 胚胎干细胞:早期胚胎
- 成体干细胞:已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
- 分化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