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进化历程
- 原生动物(无胚层)
- 多孔动物(海绵动物)
- 具组织结构
- 辐射对称
- 刺胞动物(腔肠动物)
- 三胚层,开始出现组织分化,有网状神经系统
- 大多生活在海洋中,分水螅型和水母型
- 两侧对称
- 无体腔
- 扁形动物(最简单的两侧对称动物)
- 三胚层,出现器官系统,出现消化系统(口咽肠肛门)、排泄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形成脑,有 3 对神经索)
- 大多为寄生生活,如猪带绦虫
- 假体腔
- 线虫动物
- 具完整消化管,排泄系统依旧原始,无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体表有角质层,三胚层,如蛔虫
- 真体腔
- 原口
- 软体动物
- 第二大类群,三胚层,出现了所有器官系统,身体是软的但体表有硬壳
- 靠外套膜形成的鳃或肺进行呼吸,通常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四部分
- 环节动物
- 循环系统最先出现,闭管式循环系统,同律分节,三胚层
- 有链状神经系统,消化管出现中胚层形成肌肉层,肉食性或腐食性
- 节肢动物
- 第一大类群,身体和附肢均分节,异律分节,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三胚层
- 表面为几丁质的骨骼,分上下内表皮,多数由变态现象
- 水性用鳃或书鳃呼吸,陆生用书肺或气管呼吸
- 后口
- 棘皮动物
- 具内骨骼和五辐对称,有肉食性和植食性,全部生活于海洋中,三胚层
- 幼虫期两侧对称,成体期五辐对称,具有起源于中胚层的内骨骼
- 神经系统由一个中央神经系统和五条腕的辐神经,如海星、海胆、蛇胆、海参
- 脊索动物
- 原索动物
- 尾索动物
- 脊索仅存在幼体尾部
- 幼体经变态至成体后营固着生活,如海鞘
- 成体后脊索退化,仅保留鳃裂
- 头索动物
- 脊索纵贯全身并伸到身体最前端,仍保留一些原始和特化的结构,文昌鱼
- 脊椎动物
- 圆口动物(现存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
- 颚
- 鱼类
- 有成对的附肢,骨骼由软骨和硬骨构成,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肺),脊柱取代脊索
- 一心房一心室,输出多氧血,主动捕食,有食管、胃、肠的分化
- 肢
- 两栖动物
- 初步完成了水栖向陆生的转变,不能完全脱离水生存,同时存在肺呼吸和鳃呼吸,变温动物
- 心脏中心房出现了分隔,血液中的缺氧血和多氧血不能完全分开,不完全双循环
- 体温随环境变化明显,排泄系统不能完全适应陆地生活,不能长时间离开水
- 繁殖时受精卵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 羊膜动物
- 爬行动物
- 适应陆地生活的变温动物
- 骨骼系统增强,肺呼吸加强,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
- 心脏有完全分隔的两心房和一心室
- 排泄产生尿酸,出现了羊膜卵,繁殖过程摆脱水的束缚
- 鸟类(羽)
- 适应飞翔的恒温动物,全身羽毛,有喙无牙齿,无卵巢
- 肺、微支气管、毛细血管和 4 对半气囊组成双重呼吸系统
- 具敏锐的视力和听力,具复杂的繁殖和社会行为
- 心脏完全分为左右心房和心室,多氧血和缺氧血完全分开
- 排泄主要是尿酸,尿中水分很少,无膀胱
- 哺乳动物(乳腺、毛)
- 高等脊椎动物,全身被毛,除单孔类(鸭嘴兽)外都是胎生
- 生长过程中有母兽保护,成活率大为提高
- 具汗腺,有哺乳和养育后代的能力,母体有乳腺(高度特化的汗腺)
- 大脑发达,神经元增多
- 消化系统完善,根据食性可分为食肉类、食草类和杂食类
- 血管简化,血液循环加快,循环效率高
- 肺由复杂的支气管树和盲端的肺泡构成,气体交换面积增加
人类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