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
- 蛋白质水解
- 酸水解
- **HCl/H2SO4</dub>,不消旋,L 氨基酸,Trp 完全破坏,羟基氨基酸 Ser、Thr 部分水解,Asp、Glu 酰胺基被脱下**
- 碱水解
- NaOH,可完全水解,消旋,D 和 L 氨基酸混合物,Trp 稳定,Arg 脱氨生成尿素和鸟氨酸
- 酶水解
- 氨基酸
- 结构
- 与羧基相邻的α碳上有一个氨基(除 Pro 及其衍生物),左右旋都有
- α碳上有一个 H 和 R 基(Gly 为 H)
- 性质
- 兼性离子、Pka(越小酸性越强)(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PI
- 除 Gly 之外都有手性碳,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 L 型,旋光性取决于 R 基团和 pH,苏异亮有 2 手性碳
- 芳香族在 280nm 有光吸收(Trp280、Tyr270、Phe257),荧光主要由 Trp 和 Tyr 产生
- 由遗传密码决定的氨基酸有 22 种(硒半胱氨酸 UGA 和吡咯赖氨酸 UAG 是终止密码子,组成蛋白质的有 20 种)
- 分类
- 必需氨基酸:(组)异亮亮赖,甲硫苯丙苏色缬
- 酸性氨基酸(天冬谷)/碱性氨基酸(赖精组)
- 芳香族氨基酸(酪色(非极)苯丙(极))/含杂环氨基酸(组脯)
- 含 2 不对称碳(苏异亮)/含 1 不对称碳(精脯酪丝)
- 极性氨基酸(带正电荷:赖精组/带负电荷:天冬谷/不带电荷:丝苏天冬谷氨酰半胱(含 S))
- 非极性氨基酸:甘丙缬亮异亮,脯蛋丙酪色
- 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亮色赖苯丙酪)
- 不常见氨基酸:5-羟赖氨酸(胶原蛋白)、甲基组氨酸(肌球蛋白)、γ-羧基谷氨酸(凝血酶原)
- 非蛋白质氨基酸:D-α-氨基酸、L-瓜氨酸、L-鸟氨酸
- 化学反应
- α氨基参与:酰化、与烃化剂(DFNB、PITC)反应、与醛反应成弱碱(西佛碱)
- α羧基参与:酯化、酰氯化、酰胺化
- 氨基羧基都参与:成肽反应、与茚三酮反应(只有α氨基可以)
- 侧链官能团参与:米伦反应(Tyr)、Pauly 反应(Trp)、Tyr 侧链吲哚环与 N-溴代琥珀酰亚胺、坂口反应(Arg)
Arg 侧链胍基于 1,2-环己二酮反应、Ellman 反应、His 咪唑基与重氮化合物
- 肽
- 肽键
- 一般是反式结构,α氨基和α羧基缩合而成的酰胺基,比通常的 C-N 短,分为寡肽(2-10)、多肽(10-100)、蛋白质
- 参与肽键的 C、H、O、N 和 2 个α碳组成肽平面/酰胺平面(二三级结构都位于同一平面)
- 性质
- 天然活性肽
- 核糖体途径、酶促合成途径
- 谷胱甘肽 GSH:Glu+Cys+Gly,主要是还原型,有-SH,保护巯基,肝解毒,还原剂,维持红细胞膜结构稳定
- γ-肽键、β-氨基酸、D-氨基酸在蛋白质中不存在
- 蛋白质
- 分类
- 组成:简单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复合蛋白质(脱辅蛋白+配体/辅基,如糖蛋白、脂蛋白)
- 形状和溶解度:纤维状蛋白(不溶于水)、球状蛋白(溶于水)、膜蛋白(不溶于水溶于去污剂)
- 结构
- N 平均 16%、C 平均 50%、H 平均 7%、0 平均 23%
- 结构层次
- 一级结构
- 二级结构
- 局部肽段借氢键折叠形成的周期性结构,氢键
- 结构单元
- α螺旋
- 最常见最多,一圈 3.6 个,上升 0.54nm
每个残基旋转 100°,上升 0.15nm,R 伸向外侧
- 由一肽键的电负性氮原子上的氢原子与其 N 端第 4 个
残基的电负性羰基氧原子之间的氢键稳定
几乎与中心轴平行
- L-氨基酸形成的右手螺旋最稳定
R 基团不参与但影响,取决于氨基酸序列
Lys、Met、Ala、Leu 常出现,Pro、Gly 影响形成
- β折叠
- 相邻两链平行、反平行,右手扭曲倾向
- 相邻肽链中一条的-CO 与另一的-NH 形成氢键
- Gly、Ala 易出现助于伸展,Pro 不出现
- β转角
- 主链 180°回折,改变方向,一般有 4 个残基
第一个的 C=O 与第四个的 N-H 形成氢键
- Gly、Pro 常出现助形成
- Ω环
- 无规则卷曲
- 超二级结构:若干相互邻近的二级结构彼此相互作用,形成规则的二级结构聚集体,如αα、βββ、βαβ(最常见)
- 模体: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功能的局部三维结构(超二级结构)单元模式,如β发夹、希腊钥匙、Ω环、亮氨酸拉链
- 结构域:二级或超二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
- 功能域:一个或多个结构域组成的能独立存在的功能单位
- 三级结构
- 多肽链借非共价力折叠成特定走向的完整球状实体,次级键,疏水相互作用占优势
- 四级结构
- 亚基
- 亚基借非共价力互相缔合,疏水相互作用,具有对称性(最显著的特征)
- 性质
- 两性电解质、等离子点/PI(纯水中)、能与酸碱反应
- 亲水胶体,溶液稳定因素是水化层和电荷
- 变性
- 现象:生物活性丧失、侧链基团暴露、理化性质改变、生物化学性质改变
- 变性剂:尿素(破坏氢键)、盐酸胍(增加溶解度)、SDS(破坏内部疏水作用)、去污剂
- 复性:透析、超滤、去除变性剂
- 多肽链折叠
- 肽基脯氨酸异构酶:催化肽键顺反异构,多为反式
- 分子伴侣:防止不正确折叠
- 二硫键异构酶:催化二硫键正确配对
- 折叠悖论
- 同源蛋白质
- 固相肽合成
- 保护氨基:BOC(叔丁氧羰基)、Fmoc(芴甲氧羰基)、BPoc(联苯异丙氧羰基)、Cbz(苄氧羰基),可用三氟乙酸去除
- 保护羧基:盐化、酯化,活化羧基:叠氮法、活化酯法、混合酸酐法
- 将多肽 C 端以共价键与高分子树脂相连,以其氨基通过 DCCI(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与下一个氨基酸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