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脂肪酸+醇)
- 脂肪酸
- 分类
- 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植物油含必需脂肪酸多故价值比动物油高)
- 性质
- 双键多为顺式,少为反式,细菌有分支,顺式比反式熔点低
- 皂化值(碱水解)、酸值、乳化(去污剂脂肪酸盐、胆汁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
- 三酰甘油
- 甘油三酯、油脂、TG,非极性,不溶于水
- 甘油+脂肪酸,简单三酰甘油、混合三酰甘油
- 皂化、卤化(碘值)、乙酰化、氢化、油脂酸败
- 蜡
- 长链脂肪酸+长链一元醇,石蜡是烷烃不是脂质,高熔点低溶解度,巴西棕榈蜡价值最高
- 磷脂
- 不溶于丙酮(可借此分离)天然存在的磷脂为 L 型,极性,两亲脂质
- 弱碱水解产生脂肪酸盐+3-磷酰醇甘油,强碱水解产生脂肪酸盐+醇+3-磷酸甘油
- 分类
- 磷脂酸:2 负电荷,最简单的二酰基甘油磷脂
- 甘油磷脂(第一大类膜脂)
- 磷脂酶 D 催化水解生成溶血磷脂
-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PC):0 负电荷,甘油+脂肪酸+磷酸+胆碱
- 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PE):甘油+脂肪酸+磷酸+乙醇胺
- 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CL):2 负电荷
- 磷脂酰丝氨酸(PS):1 负电荷,代谢后产生脑磷脂
- 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4 负电荷,IP3、DAG 的前体
- 磷脂酰甘油:1 负电荷
- (神经)鞘磷脂
- 鞘脂(第二大类膜脂)
- 神经酰胺(鞘氨醇(骨架)+长链脂肪酸,第二信使)+极性头基
- 分类
- (神经)鞘磷脂:极性,鞘氨醇+脂肪酸+磷酰胆碱/乙醇胺,主要在神经髓鞘中
- 鞘糖脂:极性
- 脑苷脂:神经酰胺(鞘氨醇+脂肪酸)+D-半乳糖
- 神经节苷脂:神经酰胺(鞘氨醇+脂肪酸)+糖+唾液酸
- 类固醇
- 有一个 3 个六碳环和一个五碳环(环戊烷多氢菲)组成的母核的一元醇
- 胆固醇
- 非极性,两亲,不能皂化,C5-C6 间有双键,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下变为维 D3
类固醇激素、维 D、胆汁酸、17-羟皮质固醇的前体
- 植物固醇
- 固醇衍生物
- 活性脂质
- 类二十烷酸
- 前列腺素、凝血噁烷、白三烯、非固醇类抗炎药物(阿司匹林、布洛芬、乙酰氨基酚)
- 第二信使
- 肌醇 1,4,5-三磷酸(IP3)、与膜结合的二酰甘油(DAG)
- 类固醇激素
- 性激素、孕酮、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胆汁酸、维 D
- 聚酮化合物
- 红霉素:抗生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 洛伐他丁:降低胆固醇
- 血浆脂蛋白
- 脂蛋白
- 分类
- 乳糜微粒(CM)
- 三酰甘油,小肠上皮细胞合成,颗粒最大,运转外源脂肪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 低密度脂蛋白(LDL)
- 胆固醇+胆固醇酯,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转运胆固醇及磷脂
-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 高密度脂蛋白(HDL)
- 按照密度排序(低到高):CM、VLDL、IDL、LDL
- 生物膜
- 脂质+蛋白质(疏水相互作用),6~10nm
- 膜脂
- 脂双层、不对称性、流动性
- 膜蛋白分类
- 外周膜蛋白:脂双层内外层表面借静电相互作用和氢键与内在
蛋白质的亲水结构域或膜脂的极性头基结合,易溶于水,易于分离
- 内在膜蛋白:依靠脂双层的疏水相互作用与膜结合
结合紧密,经化学处理(如去污剂)才能使其溶解下来
- 兼在蛋白:有时存在于细胞溶胶,有时跟膜结合
- 流动镶嵌模型
- 脂双层为基本骨架,膜有流动性(取决于磷脂),蛋白质或镶嵌或悬浮于表面